描述
全国技术服务电话:
133-1622-7993

ECE R141胎压监测系统(TPMS)E-mark认证解读

ECE R141为《关于轮式车辆、装备及可安装和 / 或用于轮式车辆的零部件采用统一技术规范及基于这些规范的批准相互认可条件的协议》(1958 年协议)的附件 140—— 第 141 号法规,主要规定了车辆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的批准要求,以下从核心内容、技术要求、测试规范、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基础框架与适用范围

  1. 法规定位
    • 属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制定的车辆技术规范,对缔约国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统一 TPMS 的技术要求和认证流程。

    • 生效日期:2017 年 1 月 22 日,修订版包含 1995 年 10 月 16 日生效的修正案。

  2. 适用对象
    • 车辆类型:M₁类(最大质量≤3500kg)和 N₁类车辆(均为单轮胎配置的轴,双轮轴车辆除外)。

    • 系统定义:TPMS 需具备实时监测轮胎充气压力或压力变化,并向用户传输信息的功能。

二、核心定义解析

  1. 关键术语
    • 推荐冷胎压(Prec:制造商根据车辆使用条件(如速度、负载)推荐的冷态轮胎压力,标注于车辆标牌或用户手册。

    • 工作胎压(Pwarm:车辆行驶时因温度升高导致的胎压(高于冷胎压)。

    • 测试压力(Ptest:测试中故意放气后的实际胎压,用于验证 TPMS 的报警功能。

    • 故障检测:TPMS 需在信号生成或传输故障发生后 10 分钟内触发警告。

  2. 车辆类型一致性
    • 同类型车辆需在制造商商标、TPMS 设计及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特征上保持一致,变更这些特征需重新申请批准。

三、审批流程与标志要求

  1. 申请与批准
    • 申请人:车辆制造商或其授权代表,需提交车型描述(附件 1 格式)和样车。

    • 审批条件:车辆需通过附件 3 规定的测试(穿刺、扩散、故障检测),且生产一致性控制措施达标。

    • 批准编号:前两位表示技术修订版本(如 “00” 为原始版本),后续为唯一编号,不得重复。

  2. 认证标志
    • 格式:包含国家代码(如 E4 代表荷兰)、法规编号(141R)和批准号(如 002439),示例:E4 141R-002439

    • 位置:需显著粘贴于车辆数据牌附近,清晰可辨且永久固定。

四、技术规范与性能要求

  1. 核心功能要求
    • 压力损失检测

      • 快速泄漏(穿刺测试):胎压下降 20% 或低于 150kPa(取较高值)时,10 分钟内触发警告。

      • 缓慢泄漏(扩散测试):四轮胎压均下降 20%+7kPa 时,60 分钟内触发警告。

    • 故障响应:系统故障(如组件断电、通信中断)后 10 分钟内激活警告,故障信号可与低压警告共用,但需通过闪烁区分(点火开启时先闪烁,后持续点亮)。

    • 环境适应性:在 0°C~40°C 环境、40km/h~ 最高设计车速范围内正常工作,不受电磁干扰(需符合 Regulation No. 10)。

  2. 警告信号标准
    • 光学信号符合 Regulation No. 121,白天可见,驾驶员在座位上可清晰识别。

    • 点火开启时执行信号灯自检(非共享显示区域的指示灯除外)。

五、测试方法与条件(附件 3)

  1. 通用测试条件
    • 环境:无电磁波干扰,路面干燥、高附着力,轮胎避免阳光直射和强风。

    • 负载:可在任意负载下测试(轴荷不超过制造商规定),但无法重置系统时需空载(仅驾驶员或一名测试人员)。

    • 车速:穿刺测试 40~120km/h(或最高设计车速),扩散和故障测试 40~100km/h,覆盖全速度范围。

  2. 测试步骤
    • 学习阶段:以 80±10km/h 行驶至少 20 分钟,建立胎压基准值。

    • 放气阶段

      • 穿刺测试:单胎放气至Pwarm20%或 150kPa(取高值),稳定 2~5 分钟。

      • 扩散测试:四胎均放气至Pwarm20%+7kPa,稳定相同时间。

    • 检测阶段:累计行驶时间内监测警告触发时间,故障测试需模拟组件故障(如断电、连接中断)。

六、生产与管理机制

  1. 生产一致性
    • 制造商需建立合规流程,批准机构每年至少一次现场核查,发现不符合可撤销批准。

    • 停产时需通知批准机构,由其通报各缔约国。

  2. 用户信息
    • 手册要求:包含系统说明、警告符号图示、低压报警含义及应对措施,无手册时需在车显要位置标注。

    • 重置功能:若系统支持重置,需说明操作方法。

七、附件概览

  • 附件 1:审批通信表格,包含车型信息、测试结果、批准状态等。

  • 附件 2:认证标志示例,明确格式和尺寸(如字母 “E” 直径≥8mm)。

  • 附件 3:详细测试流程,包括设备精度(±3kPa)、步骤和判定标准。


关于EDTI依顿检测

EDTI依顿检测成立与2014年7月17日,超过10年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检测认证服务经验,是CNAS及CMA资质实验室、整车厂认可实验室,通过融合国际管理及技术经验,提供全球的技术服务来帮助客户应对质量、健康、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不断增加的挑战。

EDTI依顿检测已获得M/N/O/T/L/NRMM类型车辆的所有EU/UN法规授权,可在中国本地完成包括工厂审核、实验室审核、目击测试、CoP审核及报告签署等e/E-mark认证工作,授权的交通部包括瑞典(e/E5)、卢森堡(e/E13)、爱尔兰(e/E24)、圣马力诺(E57)。

1显示全部